化妆品中的新技术——微胶囊
2016.11.21 143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现代皮肤生理学逐步揭示了皮肤受损伤及衰老机理的同时,很多新型技术应用于化妆品中,能更好地降低化妆品原料的过敏性,使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了化妆品科学的发展。雨潇哥就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微胶囊技术。
什么是微胶囊?微胶囊是指一种具有聚合物壁壳和微型容器或包装物。微胶囊造粒技术就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包埋、封存在一种微型胶囊内成为一种固体微粒产品的技术。雨潇要说的是,其实微胶囊不是什么特别“高大上”的技术,我们生活中也是极为常见的,请看下图: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应用化学原理的聚合反应法、反应物理化学原理的相分离法、应用物理原理的物理及机械法等。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方法:
1、界面聚合法:该工艺是将芯材物乳化或分散在一个溶有壳材的连续相中,然后在芯材的表面上通过单体缩合聚合反应而形成微胶囊。在界面聚合法微胶囊化过程中,分散相和连续相两者均要能够提供单体,而且两种以上不相容的单体分别溶解在不相容的两相中。该法可以使疏水材料的溶液或分散液微胶囊化,也可以使亲水材料或分散液胶囊化。
2、原味聚合法:在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的过程中,单体成分及催化剂是全部位于芯材液滴的内部或外部,在微胶囊或体系中,单体在单一相中是可溶的,而聚合物在整个体系中是不可溶的,所以聚合反应在芯材液滴的表面发生。
3、悬浮交联法:悬浮交联制备聚合物微胶囊极类似于悬浮聚合,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形成液滴,将芯材料在聚合物溶液或熔融物中溶解或分散,将该溶液加入与聚合物不相溶的液体中,在搅拌器、均化器等作用下使两者混合;第二阶段聚合物交联,通过加入交联剂,在适当温度下,在稳定的搅拌混合条件下使得聚合物液滴固化;第三阶段产品回收,通过浮选、过滤或离心大的方法回收微胶囊并且用适当的溶剂洗涤并除去残留的稳定剂等物质。
4、相分离法:相分离法分为水相分离法和油相分离法,水相分离法又分为单凝聚法和复凝聚法.
单凝聚法:单凝聚法是一种以高分子材料为胶囊壁材料,将囊芯物分散到囊壁材料的水溶液中,然后加入凝聚剂。
复凝聚法:由两种或多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线性无规则聚合物材料做囊壁材料,将囊芯物分散在囊壁材料水溶液中,在适当条件下,使得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间发生静电作用。相反电荷的高分子互相吸引后,溶解度降低并产生了相分离,体系分离出的两相分别为稀释胶体相和凝聚胶体相,胶体自溶液中凝聚出来,这种凝聚现象称为复凝聚。
油相分离法:向作为胶囊囊壁的聚合物有机溶剂的初始均相溶液中加入一种对该聚合物为非溶剂液体,引发相分离而将囊芯物包囊成微胶囊。有机相相分离法制备水溶性物或水溶液的微胶囊化过程包括两步:将所要包囊的芯材料分散在聚合物溶液中;通过冷却或加入沉淀剂的方法,使得聚合物凝聚、层析在分散的被包囊颗粒的周围。
那么微胶囊在化妆品中的优势是什么呢??
1)能够定时、缓慢释放。化妆品中的活性成分经过微囊化后,可以按照要求的速率逐步释放,以达到长效、高效的目的。比如防晒剂、芦荟等天然植物包于微胶囊中,可以延缓释放,延长活性成分的作用时间。将除臭剂用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包裹成微胶囊用于人体后,当人体出汗的时候,微囊壁受到破坏,活性成分释放出来,重点是释放速度是根据流汗程度决定的,因此可以高效利用。
2)稳定有效成分。比如化妆品中常有的VC、VE、氨基酸、超氧化歧化酶(SOD)等活性物质十分容易受空气、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减少甚至失去活性,将其包裹于微胶囊中,可以提高化妆品的稳定性。
3)减少特殊添加剂对皮肤的刺激。果酸等对皮肤有着良好的再生、抗衰老功效、但是和皮肤的直接接触会产生刺激。利用微胶囊技术既减少皮肤刺激又能缓慢释放。
4)增强相容性。一般来说,持久性染发剂通常分为两剂,这样给包装盒使用都带来不方便,利用微胶囊技术将两种微胶囊包裹,可以使它们稳定存在一个体系中,染发时再破裂。
5)遮盖不良的气味和颜色。这就不需要小编解释了吧
反正总体来说,在化妆品中使用微胶囊技术,不但能够保护产品的活性、而且不会对产品中其他成分的性质有过大的影响。并且能够降低防腐剂用量,增强化妆品的美观,释放出的活性物质可以均匀的分布于肌肤表面,护肤效果也更为明显。
总之,雨潇觉得虽然化妆品研发我们更看重化学或者药理学的研究,但是这种物理包裹技术还是十分有效的,相信今后这个技术也会在化妆品行业应用更为广泛。
关注微讯,一起专注深度的技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