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油的正确打开方式
2017.06.27 473
小古已经关注茶树油很久了,一开始接触它是听说它有抗菌祛痘作用,然后就从实验室倒了一瓶回去,每天往水盆里滴上几滴用来洗脸,坚持了两三个星期,效果真是相当神奇——一点儿用都没有!
说好的抗菌祛痘呢?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吗?嗯,一定是的!
那么,茶树油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探讨!
一.茶树油的来源及成分
茶树油(Tea tree oil,TTO)是桃金娘科(Myrtaceae)白千层属(Melaleuca)灌木树种——— 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的新鲜枝叶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挥发性精油,因而茶树油也称“互叶白千层油”,茶树油只是它的商业名。
事实上,油和精油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行业内比较习惯称茶树精油为“茶树油”,所以,这里说的“茶树油”指的就是“茶树精油”哈!
我国是1993年才在广东、广西等地引进互叶白千层的,互叶白千层原产地为澳大利亚,所以茶树油也叫“澳洲茶树油”。
天然的茶树油是100多种组分的混合物,由于植株的生长条件不同,组分具有不均一性,不同生产批次的精油组分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组成不同就会影响茶树油的性质。为保证茶树油的品质,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了茶树油中14种主要成份的组成范围如表1所示。
二.茶树油的抗菌活性
虽然不同批次的茶树油其组分会不一样,但萜品-4-醇的含量均在30%~40%。时间-致死曲线显示,化学成分含量不同的TTO其抗菌活性虽然不尽相同,但萜品-4-醇、α-萜品醇为主要抗菌成分。
茶树油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细菌、真菌、病毒均有作用。
微生物评估显示,5%的茶树油在pH=5.5时抗菌活性最强。
1. 茶树油抗细菌活性
茶树油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均具有较强抗菌作用。
表1为茶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几种细菌的MIC(最小抑菌浓度)。
表1. 茶树油对5种细菌的MIC值
茶树油的抗菌作用依赖于它组分中的碳氢结构和亲油性,碳氢化合物优先渗入细菌生物膜,使细菌生物膜离子通道开放,膜渗透性增强,钾离子流失,抑制膜呼吸,使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细菌失去活性。
2. 茶树油抗真菌活性
通过肉汤微稀释法和大量稀释法检测,茶树油的成分4-羟基萜烯、α-松油醇、芳樟醇、α-蒎烯、β-蒎烯的MIC值小于0.25%,其它成份的MIC值为0.5%~2%。
表2为茶树油对白色念珠菌、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皮肤癣菌、丝状真菌等真菌的MIC值。
表2. 茶树油对几种真菌的MIC值
茶树油的松烯成分可抑制线粒体呼吸及能量的产生。茶树油中的萜类成分可通过插入脂肪酰链装配类脂双层膜,从而干扰脂类的包装,损伤真菌的膜结构和功能,影响膜的完整性。茶树油抗真菌机制与抗细菌机制相似。
此外茶树油还可抑制真菌的生长及孢子的形成,其效果与茶树油的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
另还有实验证明,茶树油还对肿瘤有抑制效果,不过在这里小古就不细说了哈!
茶树油里边抗菌成分丰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情况暂且还较少见,但是由于它杀菌方式类似于膜活性的杀菌剂,随着它不断的广泛应用,细菌自发耐药问题依然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三.茶树油对痤疮致病菌的作用
痤疮(又名暗疮、粉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病因除与毛囊角化过度、皮脂腺分泌过多、内分泌、皮肤免疫等因素有关外,还与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的混合感染密切相关。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us aureus)
属革兰阳性细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能够在痤疮病灶上加重感染发炎,导致痤疮更严重。曾有研究证实,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得到控制时,痤疮明显好转。
下图为茶树油精油和克痤隐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生长曲线。
从图1可知,未添加茶树油和对比药物时,培养6 h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就开始大量繁殖。
茶树油的抑制效果可持续14 h,在随后的6 h内菌液生长略有上升周折,但之后仍将菌液浓度控制在了小范围之内。
而克痤隐酮乳膏的抑菌效果则不明显,在10~ 12 h内,可略微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生长期,但对菌种的持续抑制效果不如茶树油。从图1可知,0.15μL/mL茶树油的抑菌效果比0.10g/mL克痤隐酮乳膏更加显著高效。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是革兰阳性细菌,也是人体皮肤和黏膜上定居的正常菌群之一。从痤疮病患分离其致病菌,发现痤疮病损中,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与痤疮丙酸杆菌接近,而且应用葡萄球菌菌苗治疗痤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说明了葡萄球菌与痤疮发病有密切的关系。
图2 为茶树油和过氧苯甲酰对表皮葡萄球菌抑制生长曲线。
从图2可知,茶树油的抑制效果可持续10 h,在随后的几小时内表皮葡萄球菌生长曲线呈现上下的波动,但之后6 h菌液浓度仍可控制吸光度在0.3以内的范围波动。
相比之下,在过氧苯甲酰的抑制作用下,菌液浓度的变化起伏较大,整体效果看起来是和茶树油相差不多。
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
又名痤疮杆菌、疮疱丙酸杆菌、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属于皮肤的正常菌群,一般寄生在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中,属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均为内源性感染。痤疮丙酸杆菌是造成青春痘的主要细菌。
图3为茶树油和过氧苯甲酰对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抑制曲线。
图3中,未添加茶树油和过氧苯甲酰时,原菌液培养4 h后就进入生长期,开始大量繁殖。
添加了茶树油后,痤疮丙酸杆菌菌种被较长时间抑制,12 h后菌液浊度才开始逐步上升,但菌种增长率仍能在随后的十多个小时内得到控制,菌种生长曲线呈平稳趋势。
相比之下,过氧苯甲酰乳膏的抑制效果分别在4h、8h和16 h出现了一次菌液生长的高峰,但随后又被抑制在较低的范围之内。可认为过氧苯甲酰的最终抑制效果与茶树油相似,但无法达到持久稳定的抑制效果。
总结:
从实验数据看来,茶树油杀菌能力的确是杠杠的!
不过为什么小古当初用的时候效果却不明显呢?其实这个困惑也不仅仅小古有,许多工程师和用户都有这样的困惑,这种困惑也不仅存于茶树油,有许多原料的实验数据看起来也是非常强悍的,可在配方中使用的效果就差得让人捶胸顿足了,难道说是实验数据造假吗?
并不是的。
无论多强大的原料,一旦在配方中使用,就要涉及到配方中各种原料的复配,这时候就要考虑配方中其他成分对这种原料起的是增效作用还是抑制作用,这款原料在这个媒介中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原本的效果。
还有就是涉及到皮肤代谢的问题了。
嗯,“皮肤代谢”这一话题里边的水深着呢,先让小古进化一下再和大家分享这个话题哈!
【参考文献】
1. 茶树油对3种痤疮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_胡忆雪
2. 茶树油作为天然抗菌剂的研究进展_吴頔
3. 茶树油在皮肤领域的研究及进展_周南
【往期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回复关键字获取!
美白丨防腐丨彩妆丨防晒丨沐浴露
保湿丨天然丨抗衰老丨抗菌丨抗敏
激素丨皂基丨祛斑丨表面活性剂
配方丨工艺丨洗发丨香精丨祛痘
去屑丨行业观点丨行业动态
找原料网动态